别名:槟榔壳、槟榔毛、槟榔皮(孙思邈),大腹毛(《医林纂要》),茯毛(《会约医境》),猪槟榔(《本草纲目》),槟榔衣(《药科资料汇编》),大腹绒(《药材》)。
出处:《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》
中药材大腹皮
【产地】
主要为栽培品。国外主产于印度尼西亚、印度、菲律宾;国内主产于海南屯昌、安定、陵水、崖县、琼东等地。
【采收加工】
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,煮后干燥,纵剖两瓣,剥取果皮,习称 “大腹皮”;切段。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,煮后干燥,剥取果皮,打松,晒干,习称 “大腹毛”。以色黄白、质柔韧者为佳。
【炮制】
1.大腹皮:除去杂质,洗净,切段,干燥。
2.大腹毛: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
中药材大腹皮
【性状特征】
1.大腹皮: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,长 4~7cm,宽 2~3.5cm,厚 0.2~0.5cm。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,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,顶端有花柱残痕,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。内果皮凹陷,褐色或深棕色,光滑呈硬壳状。体轻,质硬,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。气微,味微涩。
2.大腹毛:略呈椭圆形或瓢状。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。中果皮棕毛状,黄白色或淡棕色,疏松质柔。内果皮硬壳状,黄棕色或棕色,内表面光滑,有时纵向破裂。气微,味淡。
【化学成分】
大腹皮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成分、生物碱、甾体、鞣质等成分。大腹皮的生物碱和挥发性成分为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。
中药材大腹皮
【药理毒理】
促进胃肠动力:大腹皮水提物 200mg/kg 灌胃给药 1 次,可增强正常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。大腹皮促进胃肠动力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组织中 MLT、SP、VIP 以及拟胆碱样作用有关。大腹皮水提液 2.5g/kg 单次灌胃,可提高大鼠胃动力,增加血浆以及胃窦、空肠组织的 MLT 和 SP 含量,并降低 VIP 含量。大腹皮水提物 2.5g/kg 连续灌胃给药 28d 可明显减少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密度。大腹皮水提物 2.5g/kg 单次灌胃给药可明显降低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,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小肠一氧化氮合酶及 P 物质的分布抑制肠道内内毒素的发生。大腹皮水煎液 30mg/ml 单次给药可增大离体豚鼠胃体环行肌条的收缩波,1g/ml 可增加胃体平滑肌条的张力,100mg/ml 可加快胃体环行肌条的频率,其作用部分通过胆碱能 M3 受体介导。
【药性】
辛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经。
【功能主治】
行气宽中,行水消肿。用于湿阻气滞,脘腹胀闷,大便不爽,水肿胀满,脚气浮肿,小便不利。
中药材大腹皮
【临床应用】
1.胃肠气滞证:本品味辛能行散,主入脾胃经,是行气宽中之捷药。治疗食积气滞之脘腹痞满,嗳气吞酸,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,可与山楂、麦芽、枳实、厚朴等同用;治疗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,可与藿香、陈皮、苍术等同用。
2.水肿,脚气肿满:本品味辛,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,治疗水湿外溢,皮肤水肿,可与陈皮、生姜皮、五加皮等同用,如《麻科活人全书》五皮饮;治疗脚气肿痛,二便不通,可与桑白皮、木通、牵牛子等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
5~10g。
中药材大腹皮
【成药例证】
1.藿香正气水、滴丸、口服液、软胶囊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广藿香油、紫苏叶油、白芷、厚朴、大腹皮、生半夏、陈皮、苍术、茯苓、甘草浸膏。
功能主治:解表化湿,理气和中。用于外感风寒、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,症见头痛昏重、胸膈痞闷、脘腹胀痛、呕吐泄泻;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。
2.暑湿感冒颗粒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藿香、佩兰、紫苏叶、白芷、香薷、防风、半夏、陈皮、苦杏仁、茯苓、大腹皮。
功能主治:消暑祛湿,芳香化浊。用于暑湿感冒,症见胸闷呕吐,腹泻便溏,发热,汗出不畅。
3.四正丸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广藿香、香薷、紫苏叶、白芷、厚朴、白扁豆、木瓜、大腹皮、茯苓、槟榔、白术、檀香、桔梗、枳壳、法半夏、陈皮、山楂、六神曲、麦芽、甘草。
功能主治:祛暑解表,化湿止泻。用于内伤湿滞,外感风寒,头晕身重,恶寒发热,恶心呕吐,饮食无味,腹胀泄泻。
4.养血调经膏(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・第十二册》)
药物组成:当归、白芍、牛膝、续断、鹿茸粉、人参粉、白术、茯苓、艾叶、生姜、川芎、丹参、益母草、泽兰、木香、香附、大腹皮、陈皮、柴胡。
功能主治:养血调经,暖宫止痛。用于经血不足,子宫虚寒引起的经期不准,行经腹痛,宫寒带下,腰酸腿软。
5.肾炎解热片(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2015 年版)
药物组成:白茅根、连翘、荆芥、蝉蜕、泽泻、茯苓、车前子、赤小豆、蒲公英、大腹皮、陈皮、石膏、杏仁、桂枝。
功能主治:疏风解热,宣肺利水。用于风热犯肺所致的水肿,症见发热恶寒、头面浮肿、咽喉干痛、肢体酸痛、小便短赤、舌苔薄黄、脉浮数;急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。
【贮藏】
置干燥处。